_TAD_HOME
消息公告
佛書介紹
佛道學之問答
妙法淨婷回答專區
妙雲淨玉回答專區
妙心回答專區
妙貞回答專區
妙音淨喬回答專區
妙如淨茹回答專區
今日辯經
佛學交流
禪宗故事
經論一卷
經為誰傳
開啟我心
法語合璧
講經堂
修法分享
影音專區
有眾生問答
聯絡我們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註冊
忘記密碼
SmartFAQ is developed by The SmartFactory (http://www.smartfactory.ca), a division of InBox Solutions (http://www.inboxsolutions.net)
SmartFAQ
> 有眾生問答
類別
問答項目
有眾生問答
15
就佛教修行方式而言!!禪宗与其他的佛教系統有何不同呢??修行方式上的差別雖然有異!但兩者都可成佛嗎??我讀地藏經讀到"廣設方便"這一詞語~何謂方便呢?那些恭敬的拜佛~讀經書一句一偈的信徒所做的事就是方便法嗎??如之前有些老師對我所說的每天念佛的人不一定成佛!成佛的人不一定天天念經!!那這麼的話又為什麼要那麼多的佛經呢?但那些虔誠讀經遇到菩薩救拔苦難的人遇到的事情又該如何解釋呢??比如說紀錄片山西小院!!他們都是讀了地藏經後病情好轉的!!丹霞禪師燒佛!目的在破除人對偶像的迷思~那請問諸為大徳....這行為是
[
有眾生問答
]
提出與解答者是
Ericpi
於 06-Aug-2014 10:06 (1508 次讀取)
禪宗法門同於其他法門 ,淨化自性使之一心不亂.所以就修行而言,無須分別法門派系,僅須誠信即可.六度般若缺一不可,心性剛強即是人性尙未盡除,誦經可調服淨化自性使之人性除佛性現.心外覓佛不見真佛,迷信不同於誠信
請問什麼是見性成佛
[
有眾生問答
]
提出與解答者是
Ericpi
於 07-Aug-2014 19:39 (1245 次讀取)
答:見性成佛即指人性習染盡除,佛心佛性自現(請參考見性成佛 一)
空是什麼都不想嗎?最近我學靜坐,老師說:靜坐要放空,什麼都不想。可是真的很難.請問,如何才可以什麼都不想??
[
有眾生問答
]
提出與解答者是
Ericpi
於 07-Aug-2014 19:40 (1196 次讀取)
答:空,放下很快罷了,人的識田除非死亡,否則都是處於運作狀態,識一樣有感覺有分別,只是不以感覺為感覺,不以分別為分別不執於任何境界謂之空.
末學日前觀看淨土法門的華藏電視台節目法師提到如果學佛卻沒有法喜充滿 那就是走偏了.那麼 該如何學習?總覺得被戒律約束得罪惡感很重 如何才能達到法喜?
[
有眾生問答
]
提出與解答者是
Ericpi
於 07-Aug-2014 19:40 (1065 次讀取)
答:法喜充滿乃自然顯現
宋明理學是佛教在中國發展的成果之一.為何後來被指為有空談心性之流弊? 佛法宏揚若不得其道的話,會有亡國滅種之虞嗎?
[
有眾生問答
]
提出與解答者是
Ericpi
於 07-Aug-2014 19:41 (1071 次讀取)
1.宋明理學,尚存執見,自然無法廣為流傳
2.國家是整體面,修行是個人,然若人民道德觀念淪喪,即是堪憂
佛經那麼多種如果想要每天在家做功課的話是不是固定念一種經文念到一段時間之後再來改念別本經呢?!不要星期一念金鋼經星期二念大悲咒星期三心經星期四普門品!
[
有眾生問答
]
提出與解答者是
Ericpi
於 07-Aug-2014 19:41 (1141 次讀取)
答:念佛無分別,誠心即可
學佛無求,迷信與誠信不同,誦經心存正念,自有護法善神護念
常.無常.非常.正常.....請問哪個才是學佛人走的路......?如何調適?就這個問題發問。 我從佛光網路大辭典找的。路的境界是無分別走即是?如何走?怎樣是無分別?何謂正與斜?一生分別即不在正?
[
有眾生問答
]
提出與解答者是
Ericpi
於 07-Aug-2014 19:41 (1301 次讀取)
答:真常流注 解釋 流注,為止住、執著之意。謂止住、執著於真空常寂的第一義之境中,此為法性之病。景德傳燈錄卷十一靈雲志勤章(大五一•二八五中):「曰:『直得純清絕點時如何?』師曰:『猶是真常流注。』
常.無常.非常.正常,皆屬正常.
萬象無常唯我心可常
無相才能無分別.無分別方能不為境遷,不為境遷方能一心一得,謂之正.
不見一法名如來方能名為觀自在。
請問道家老莊的清靜無為及崇尚自然的思想境界為何可否舉例說明之
[
有眾生問答
]
提出與解答者是
Ericpi
於 07-Aug-2014 19:42 (1208 次讀取)
答:清靜無為,同於淨心,無穢之心自然無為而無所不為. 隨順即自然.
曾經在節目裡面看到一位人士說:執著會帶來業障我無法聯想到執著跟業障之間的關係誰能說說呢?
[
有眾生問答
]
提出與解答者是
Ericpi
於 07-Aug-2014 19:42 (1077 次讀取)
答:所謂業障乃指累世習染,執著即是習染之一.可參閱本網站 ,無明妄念人性篇.
遇到貪得不厭的人,是繼續讓他呢?還是告訴他,貪心的下場?末學愚癡,請大德不吝指教。
[
有眾生問答
]
提出與解答者是
Ericpi
於 07-Aug-2014 19:42 (1058 次讀取)
答:凡俗眾生,貪欲各不相同,汝吾亦同,貪財’貪名’貪愛’...
修行乃自見自性不足而修改之,見他人非,可就事論事規勸.
不知道人間的眾生,要去到佛土,需要什麼條件?
[
有眾生問答
]
提出與解答者是
Ericpi
於 07-Aug-2014 19:43 (1040 次讀取)
答:一般人所知道的是信願行加上平日及臨終念佛,但是相信很多人不是做不到,就是沒學佛、不夠信、念佛不夠專,那是否就表示此生沒機會去到淨土,依舊還是要入輪迴,不知道佛是依據什麼標準原則,選擇此生接引眾生往生淨土的?
淨土咫尺心中居,心中自有清涼地.若欲往生極樂淨土,尚須般若空智.
請問因果循環和帶業往生的關係是息息相關的嗎?
[
有眾生問答
]
提出與解答者是
Ericpi
於 07-Aug-2014 19:43 (1074 次讀取)
答:然也.業,就是習氣染著,若習染無法盡除,難離六道輪廻
人的心轉變了,性也會跟著轉變嗎?而性若轉變了,行為也會跟著轉變嗎?而行為若轉變了,業力也會跟著轉變嗎?
[
有眾生問答
]
提出與解答者是
Ericpi
於 07-Aug-2014 19:43 (1077 次讀取)
答:1.然也.2.定然.3.正確.
無求?是一切跟我有關所以有心做而無求,還是一切跟我無關故不做不求? 無心?是念念有心無染,還是萬念不生故不染? 學佛成為消極的修行?如何是積極?消極不對嗎?那個拿捏很難吧! 良心怎麼說?良心該分善惡嗎?不思善不思惡是怎回事,跟良心不一樣嗎?超越良心??? 不思善不思惡---是指三輪體空行佈施,不求功德,不是畏因眛果不懂明辨是非吧?如果無是非無分別...,佛教佈施的法是什麼?如何教出善良又不會因善良而受傷的孩子?善法是自生自滅自作自受嗎?如果是這樣,還用得著 佛來說嗎?....乾脆讓孩子到社會污淨一番,像養
[
有眾生問答
]
提出與解答者是
Ericpi
於 07-Aug-2014 19:44 (1107 次讀取)
答:
1.無求 成全成就.無我有他.
2.無心 非萬念不生.僅是染濁盡除.
3.保持恆常精進之心即謂之積極.消極謂之懶散.非佛弟子之行為.
4.良心指正念之良善心.不思善不思惡謂之止善.此語指第八藏識無記是也.
5.佈施 甚多凡夫誤解.佈施非捨財.捨財乃種福田.佈施.乃要眾生捨憂.
三昧定和禪定有其分別嗎?若有,以故?
[
有眾生問答
]
提出與解答者是
Ericpi
於 07-Aug-2014 19:44 (1055 次讀取)
答:三昧乃指悟其中之道為何.三昧定即指禪定.若強加細分該言三昧定.正定.禪定未必正定.
搜尋
進階搜尋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