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雲淨玉回答專區 /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3(若一瞋心而犯於戒。其罪甚重)

傳舜 說道:
2015-09-16 09:12:43
大乘之人。持深入戒。
說有開遮。名不盡護。聲聞乘人持次第戒。
名曰唯遮。名為盡護。何以故。優波離。求大乘者。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甚為難得。
具大莊嚴乃能成就。
是故菩薩雖於無量阿僧祇劫往來生死。終不生於厭離之心。以是義故。
如來觀察為大乘人不應一向說厭離法。
不應一向說於速證涅槃之法。
應當為說慈喜相應甚深微妙無染之法。遠離憂悔無繫著法。
無障無礙性空之法。菩薩聞已。
於生死中而無厭倦。決定圓滿無上菩提。
爾時優波離白佛言。世尊。
若有菩薩貪心相應而犯於戒。或有菩薩瞋心相應而犯於戒。
或有菩薩癡心相應而犯於戒。世尊。
如是菩薩於三犯中何者為重。
爾時世尊告優波離言。
若諸菩薩修行大乘如恒沙劫。貪心相應而犯戒者。其罪尚輕。
若一瞋心而犯於戒。其罪甚重。何以故。
因貪犯戒攝受眾生。因瞋犯戒棄捨眾生。優波離。
所有諸結能攝眾生。菩薩於此不應生畏。
所有諸結能捨眾生。菩薩於此應生怖畏。
優波離。如佛所說。貪欲難捨為過微細。
瞋恚易捨為過麤重。癡難捨離過復麤重。優波離。
於煩惱中。若難捨離小犯之罪。
是諸菩薩應當堪忍。若易捨離大犯之罪。如是煩惱。
乃至夢中不應忍受。以是義故。大乘之人因貪犯戒。
我說是人不名為犯。因瞋犯戒為大犯戒。
名大過患。名大墮落。於佛法中是大留難。
優波離。若諸菩薩於毘尼中無善方便。
貪相應犯便生怖畏。瞋相應犯不生怖畏。
若諸菩薩於毘尼中有善方便。貪相應犯不生怖畏。瞋相應犯生大怖畏。
  請教  恩師  師姐
此段見解為何呢?
  合十
0 unlike | like 0
妙雲淨玉 說道:
2015-09-18 09:18:34
貪能抑止 慎心難平故。
甚多因爲所以 成己念之緣由 自醫自症並非易事
故言習聖習佛之存心作為。
0 unlike | like 0
第一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最後頁
搜尋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