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持此經, 則如佛現在,
以牛頭栴檀、 起僧坊供養, 堂有三十二, 高八多羅樹,
上饌妙衣服、 床臥皆具足, 百千眾住處, 園林諸浴池,
經行及禪窟, 種種皆嚴好。 若有信解心、 受持讀誦書,
若復教人書、 及供養經卷, 散華香末香、 以須曼薝蔔、
阿提目多伽、 薰油常燃之。 如是供養者, 得無量功德,
如虛空無邊, 其福亦如是。 況復持此經, 兼布施持戒,
忍辱樂禪定, 不瞋不惡口, 恭敬於塔廟, 謙下諸比丘,
遠離自高心, 常思惟智慧, 有問難不瞋, 隨順為解說,
若能行是行, 功德不可量。 若見此法師、 成就如是德,
應以天華散, 天衣覆其身, 頭面接足禮, 生心如佛想。
又應作是念, 不久詣道場, 得無漏無為, 廣利諸人天。
其所住止處, 經行若坐臥, 乃至說一偈, 是中應起塔,
莊嚴令妙好, 種種以供養。 佛子住此地, 則是佛受用,
常在於其中、 經行及坐臥。
請教 恩師 師姐
此段見解為何呢?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