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消息公告
佛書介紹
佛道學之問答
妙法淨婷回答專區
妙雲淨玉回答專區
妙心回答專區
妙貞回答專區
妙音淨喬回答專區
妙如淨茹回答專區
今日辯經
佛學交流
禪宗故事
經論一卷
經為誰傳
開啟我心
法語合璧
講經堂
修法分享
影音專區
有眾生問答
聯絡我們
登入
登入
帳號:
密碼:
登入
註冊
忘記密碼
討論區列表
所有討論
妙雲淨玉回答專區
/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9(言諸行者見聞觸受。此名為識。為身作 主。能得自在。一切諸物中自在故。)
傳舜 說道:
2016-11-10 18:21:01
猶如蠶蟲被絲所纏。速疾
求受生處彼不自由。被業所纏縛不能得
住。大藥。其地獄眾生。有如是因緣。有受
如是等諸苦惱之事。爾時大藥王子。及跋
陀羅波梨長者子。聞此事已身毛皆豎。合
十指掌向佛歸依。其大藥王子等。發心作
如是願。藉此聞法因緣。在流轉生死煩惱
內。願莫生惡道。願莫受地獄苦也。爾時跋
陀羅波梨。復白佛言。世尊。我更欲問佛
前所心疑。佛告言。跋陀羅波梨。隨汝所疑
恣汝意問。跋陀羅波梨。白佛言。世尊。何
者名聚何者名積。何者名陰何者名移。佛
言。跋陀羅波梨。凡有四種法界成就此身。
何者為四。諸界和合。智慧見意。無明。諸
境界識。此是總義。我已說言。聚者即是六
界諸入境。於六界內麤者三。一者入。復有
二種取。其內有髮髭鬚。眾毛皮肉。膿血
涕唾脂。五藏手足頭面。身分支節。和合故
名為聚。譬如諸穀積聚。或烏麻。或大小
麥。或豆豌豆。以聚集故名積聚。如是如是。
此身有身分有支節。聚集故名為積聚。言
六界。何等為六。一地界。二水界。三火界。
四風界。五空界。六識界。言六入者。何等為
六。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意。言六
入境界者。何等為六。一色。二聲。三香。四
味。五觸。六法。此名為六入境界。言諸麤
界本體三。何者為三。一者欲。二者恚。三者
癡。彼等發起有三。何等為三。一者風。二者
黃白痰。三者涕唾。言諸入取者有二。何
等為二。一者持戒。二者信。復有六。何等為
六。一者施。二者財。三者精進。四者禪定。
五者善。六者非善。言陰者。云何名陰。一者
受。二者想。三者諸行。四者識。此四陰是無
色。言受者即是受用。言想者即是知別樂
苦。言諸行者見聞觸受。此名為識。為身作
主。能得自在。一切諸物中自在故。言移
者。善成就清淨戒。身業口業意業。受根取
命終時。於彼時彼識捨諸陰。更不受有生。
更不迴故一向受樂。故名為移是名為移。
離此者不名為有移。如是次第別者不名
為移。作如是語已
請教 恩師 師姐
此段見解為何呢?
合十
0
|
0
妙雲淨玉 說道:
2016-11-11 10:58:15
萬緣之中無我相
0
|
0
傳澈 說道:
2016-12-02 11:43:41
要能放捨一切「陰」,識捨諸陰,才能不生!但何者為陽,凡夫不識,從何下手捨陰呢?心如何住於「非陰」?
請教導,合十。
0
|
0
妙雲淨玉 說道:
2016-12-02 22:39:49
未顯之相(陰) 分段生死 莫使變異
0
|
0
1
搜尋
進階搜尋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