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雲淨玉回答專區 / 雜阿含經卷第十一(2善關閉根門  正念攝心住)

傳舜 說道:
2017-07-06 09:02:42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其有說言大力者。其唯難陀。此是正說。其有說言最端政
者。其唯難陀。是則正說。其有說言愛欲重者。其唯難陀。是則正說
  諸比丘。而今難陀關閉根門。飲食知量。初夜.後夜精勤修習。正智成就。堪能
盡壽純一滿淨。梵行清白。彼難陀比丘關閉根門故。若眼見色。不取色相。不取隨形
好。若諸眼根增不律儀。無明闇障.世間貪.愛.惡不善法不漏其心。生諸律儀。防
護於眼.耳.鼻.舌.身.意根。生諸律儀。是名難陀比丘關閉根門
  飲食知量者。難陀比丘於食繫數。不自高.不放逸.不著色.不著莊嚴。支身而
已。任其所得。為止飢渴。修梵行故。故起苦覺令息滅。未起苦覺令不起故。成其崇
向故。氣力安樂。無聞獨住故。如人乘車。塗以膏油。不為自高。乃至莊嚴。為載運
故。又如塗瘡。不貪其味。為息苦故。如是。善男子難陀知量而食。乃至無聞獨住。
是名難陀知量而食
P. 156
  彼善男子難陀初夜.後夜精勤修業者。彼難陀晝則經行.坐禪。除去陰障。以淨
其身。於初夜時。經行.坐禪。除去陰障。以淨其身。於中夜時。房外洗足。入於室
中。右脇而臥。屈膝累足。係念明想。作起覺想。於後夜時。徐覺徐起。經行.坐禪
。是名善男子難陀初夜.後夜精勤修集
  彼善男子難陀勝念正知者。是善男子難陀觀察東方。一心正念。安住觀察。觀察
南.西.北方。亦復如是。一心正念。安住觀察。如是觀者。世間貪.愛.惡不善法
不漏其心。彼善男子難陀覺諸受起。覺諸受住。覺諸受滅。正念而住。不令散亂。覺
諸想起。覺諸想住。覺諸想滅。覺諸覺起。覺諸覺住。覺諸覺滅。正念心住。不令散
亂。是名善男子難陀正念正智成就
  是故。諸比丘。當作是學。關閉根門。如善男子難陀。飲食知量。如善男子難陀
。初夜.後夜精勤修業。如善男子難陀。正念正智成就。如善男子難陀。如教授難陀
法。亦當持是為其餘人說
  時。有異比丘而說偈言
 善關閉根門  正念攝心住 
 飲食知節量  覺知諸心相 
 善男子難陀  世尊之所歎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請教  恩師   師姐

此段見解為何呢?

  合十

0 unlike | like 0
妙雲淨玉 說道:
2017-07-10 10:09:41

佛說真實言

眾症居其間

能令心清淨

精進識末道

0 unlike | like 0
傳澈 說道:
2017-07-11 07:10:57
經文中難陀經行,坐禪。除去陰障,以淨其身。為何 師尊不教我們經行、坐禪?
經文中難陀一心正念,安住觀察。飲食知量,關閉根門。正念攝心住,覺知諸心相。睡眠時作念明想,做起覺想。為何本門中較少作這類修行的指導或督促?
請教導,合十。

0 unlike | like 0
妙雲淨玉 說道:
2017-07-12 14:45:18

一心正念心無雜  奈何眾生私情伴

未有菩提明覺性  更生貪法求解脫

汝等雖存正憶念  不自解脫益群生

安住觀察平等愛  能否將法傳魔孫

飲食知量戒自持  難解眾生心有執

五歲孩童把車開  自害害他罪不輕

不知極樂樂世界  當識不作地獄客

魔強法弱末世道  非吾傳法不清明

情操高尚凡無幾  幾徒依法不依人

他日汝識解人性  知曉頓悟僅傳聖

俗人習賢入聖道  聖心情懷至聖人

至人修得大聖者  大聖真人究竟身

菩提次第資質論  萬千佛法度生靈 

此番來去幾回道  最是低等人鬼畜

大乘佛法未離道  深入經藏名行經

經行精進把正念  隨緣盡份助有緣

唯有一法傳於眾  行經依法不依人

關閉根門識向明  出於汙泥蓮花性

汝欲參禪得究竟  明心見性莫當真

本源自性天真佛  瀟灑自然任優游

無修無證無心安  靈魂隨吾虛空藏

東方琉璃光如來  太上老君吾本尊


正念攝心住 意淨性自如

覺知諸心相 經行歷劫難

坐禪除陰障 心上功夫放

0 unlike | like 1
傳澈 說道:
2017-07-12 15:19:20
慚愧,感恩,合十。
0 unlike | like 0
傳澈 說道:
2017-07-13 09:37:04
世人因有出離心厭離心,而有菩提心。因覺知世間無常,苦,空,無我而思修道,乃自然的事情。並不是貪求成道。只希望走在解脫的路上,走在提升的路上,也就是「上道」而已。因出離心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當然是最正之道,所謂「大道仰止」。而凡夫身口意無不是業,無不是罪。當然是邪種靈無疑。「狗子有佛性無?」「無!」並非狗子無佛性,只因染汙而不得見。所以我雖自視為邪種靈,也自認即心即佛,當下承擔。因而希求能有梵行來淨化染污。雖然真實的梵行了不可得,不可言說。就像經文裡普眼菩薩要找普賢菩薩而遍尋不著。我等不可能窺其堂奧。但要由有為的濁世進入無為的淨土。本就有理路可循,並非無知世人所批評的癡人說夢,自欺欺人。只是一般人的程度不夠,不能了解罷了。「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想應該是相應吧!如果誠信純粹,法自然相應而生。感恩 師尊師姐的答覆與激勵
0 unlike | like 0
妙雲淨玉 說道:
2017-07-13 21:04:19

常指平常心

樂是無擾心

我指空靈性

淨是化為塵


 

0 unlike | like 0
第一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最後頁
搜尋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