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以自我為本位 希望他人投己之所好 倘使無法如願以償則叛逆心生不滿情緒
此所生之己悲 皆起因執我故
善與悲皆屬心思作用力
頓悟之修 無分別己念之善悪 且直下承擔狀態(狀態引心境之起伏)其中空性所產之般若完善 如稚子表裏如一 即用即寂
(即用即寂 隨即般若自然生滅)
此等狀態並非忘記 乃真不在意。
「念空過」令心不在意;
「念無空過」因心能見識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