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有貪欲瞋恚癡, 尚能變化不思議,
況住神通無畏法, 云何不能現自在!
釋提桓因有象王, 彼知天主欲行時,
自化作頭三十三, 一一六牙皆具足;
一一牙上七池水, 清淨香潔湛然滿;
一一清淨池水中, 各七蓮華妙嚴飾;
彼諸嚴飾蓮華上, 各各有七天玉女,
悉善技藝奏眾樂, 而與帝釋相娛樂。
彼象或復捨本形, 自化其身同諸天,
威儀進止悉齊等, 有此變現神通力。
彼有貪欲瞋恚癡, 尚能現此諸神通,
何況具足方便智, 而於諸定不自在!
如阿脩羅變作身, 蹈金剛際海中立,
海水至深僅其半, 首共須彌正齊等。
彼有貪欲瞋恚癡, 尚能現此大神通,
況伏魔怨照世燈, 而無自在威神力!
天阿脩羅共戰時, 帝釋神力難思議,
隨阿脩羅軍眾數, 現身等彼而與敵。
諸阿脩羅發是念: 『釋提桓因來向我,
必取我身五種縛。』 由是彼眾悉憂悴。
帝釋現身有千眼, 手持金剛出火焰,
被甲持杖極威嚴, 脩羅望見咸退伏。
彼以微小福德力, 猶能摧破大怨敵,
何況救度一切者, 具足功德不自在!
忉利天中有天鼓, 從天業報而生得,
知諸天眾放逸時, 空中自然出此音。
一切五欲悉無常, 如水聚沫性虛偽,
諸有如夢如陽焰, 亦如浮雲水中月。
放逸為怨為苦惱, 非甘露道生死徑,
若有作諸放逸行, 入於死滅大魚口。
世間所有眾苦本, 一切聖人皆厭患,
五欲功德滅壞性, 汝應愛樂真實法。
三十三天聞此音, 悉共來昇善法堂,
帝釋為說微妙法, 咸令順寂除貪愛。
彼音無形不可見, 猶能利益諸天眾,
況隨心樂現色身, 而不濟度諸群生!
天阿脩羅共鬪時, 諸天福德殊勝力,
天鼓出音告其眾: 『汝等宜應勿憂怖!』
諸天聞此所告音, 悉除憂畏增益力。
時阿脩羅心震懼, 所將兵眾咸退走。
甘露妙定如天鼓, 恒出降魔寂靜音,
大悲哀愍救一切, 普使眾生滅煩惱。
帝釋普應諸天女, 九十有二那由他,
令彼各各心自謂: 『天王獨與我娛樂。』
如天女中身普應, 善法堂內亦如是,
能於一念現神通, 悉至其前為說法。
帝釋具有貪恚癡, 能令眷屬悉歡喜,
況大方便神通力, 而不能令一切悅!
他化自在六天王, 於欲界中得自在,
以業惑苦為罥網, 繫縛一切諸凡夫。
請教 恩師 師姊
此段見解為何呢?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