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雲淨玉回答專區 / 戒定慧

傳澈 說道:
2018-04-02 13:44:20
請問   師尊師姐:
楞嚴經:⋯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般若智慧是不用大腦。所以我們現在沒有修定就要修慧,是否有問題?
識性運作的結果應該不會是真的智慧,所以一下子就要定慧等持,其實並不可能,對嗎?
於是佛弟子應該守戒修定,然後等著智慧自然出現就好了⋯⋯經書裡面的智慧只是別人家的寶物,我們的增上緣而已,不可能念過讀過就變成自己的智慧?!
請教導,合十。
0 unlike | like 0
妙雲淨玉 說道:
2018-04-02 19:28:09
戒律乃為中正自性 倘使自性無非等同守戒
所謂舉心是妄念生 無念真如自念即用即寂
修行最忌好高騖遠 根塵未淨者當以戒為師
累劫習氣成其慣習 念念能自見乃明心見性
明白心念不自困惑 此時情不入境名為持定
一念之差分野頓漸 
直截根源罪性不生
無相真假自無抗衡
分別盡除在意無生
0 unlike | like 0
傳澈 說道:
2018-04-04 12:19:48
曾經深入思考「平等」的問題⋯⋯無相不是沒有相,而是所有的相平等平等⋯沒有差別。我的偶像寬謙法師經常這樣說。但這世界上的人事物有優勝劣敗,成住壞空⋯對凡夫而言,廣求「平等」而不可得啊⋯⋯

因為著眼於本體(自性)上,所以對相上的差別不在意,所以能「平等」。能感受到本體,得體,心安住。所以能喜怒哀樂能不入心,不在意。因此以無所得之心,得平等之相。也就是般若性空,當下即空。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般若將入畢竟空,絕諸戲論。⋯

另外種說法是:當遇到困難時,應該奮起;遇到快樂可意時,不要執著。因為困難或可意的境界,是因為我們的心境才有差別的,如果沒有計較心,其實並不會差很多)。 世俗諦的有為法終歸會「滅」,有為法是因於「滅」而顯現的。時間是虛幻的,如果不執著,其實很快。感覺痛楚快樂等都是一種刺激。去感覺那個不痛的⋯當境界來臨時,只是相應對去解決問題,不要有情緒的拖磨(就是不要再造業),這樣就能除去分別,不生心。體驗到真正的「平等」。?

對於無分別,不生心,不抗衡。看破放下而平等的見解,對否?
請教導,合十。
0 unlike | like 0
妙雲淨玉 說道:
2018-04-04 22:29:41
然也
0 unlike | like 0
第一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最後頁
搜尋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