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雲淨玉回答專區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1(得無所著、無所依故,自利、利他,清淨滿足。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七無著行。)
傳舜 說道:
2018-04-20 08:50:37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無著行?佛子!此菩
薩以無著心,於念念中,能入阿僧祇世界,嚴
淨阿僧祇世界。於諸世界,心無所著,往詣阿
僧祇諸如來所,恭敬禮拜,承事供養。以阿
僧祇華、阿僧祇香、阿僧祇鬘,阿僧祇塗香、末
香、衣服、珍寶、幢幡、妙蓋,諸莊嚴具各阿僧
祇以用供養;如是供養,為究竟無作法故,
為住不思議法故。於念念中,見無數佛;於
諸佛所,心無所著;於諸佛剎,亦無所著;於佛
相好,亦無所著;見佛光明,聽佛說法,亦無所
著;於十方世界,及佛菩薩所有眾會,亦無
所著;聽佛法已,心生歡喜,志力廣大,能攝、能
行諸菩薩行,然於佛法,亦無所著。此菩薩
於不可說劫,見不可說佛出興於世,一一佛
所,承事供養,皆悉盡於不可說劫,心無厭足;
見佛聞法,及見菩薩眾會莊嚴,皆無所著;
見不淨世界,亦無憎惡。何以故?此菩薩如
諸佛法而觀察故。諸佛法中,無垢、無淨、無闇、
無明,無異、無一,無實、無妄,無安隱、無險難,無
正道、無邪道。菩薩如是深入法界,教化眾生,
而於眾生不生執著;受持諸法,而於諸法
不生執著;發菩提心,住於佛住,而於佛住不
生執著;雖有言說,而於言說心無所著;入眾
生趣,於眾生趣心無所著;了知三昧,能入能
住,而於三昧心無所著;往詣無量諸佛國土,
若入、若見、若於中住,而於佛土心無所著,捨
去之時亦無顧戀。菩薩摩訶薩以能如是無
所著故,於佛法中,心無障礙,了佛菩提,證法
毘尼,住佛正教,修菩薩行,住菩薩心,思惟菩
薩解脫之法,於菩薩住處心無所染,於菩薩
所行亦無所著,淨菩薩道,受菩薩記;得受記
已,作如是念:『凡夫愚癡,無知無見,無信無
解,無聰敏行,頑嚚貪著,流轉生死;不求見
佛,不隨明導,不信調御,迷誤失錯,入於險
道;不敬十力王,不知菩薩恩,戀著住處;聞諸
法空,心大驚怖;遠離正法,住於邪法;捨夷坦
道,入險難道;棄背佛意,隨逐魔意;於諸有
中,堅執不捨。』菩薩如是觀諸眾生,增長大
悲,生諸善根而無所著。菩薩爾時復作是
念:『我當為一眾生,於十方世界一一國土,
經不可說不可說劫,教化成熟。如為一眾生,
為一切眾生皆亦如是;終不以此而生疲厭,
捨而餘去。』又以毛端遍量法界,於一毛端處,
盡不可說不可說劫,教化調伏一切眾生;如
一毛端處,一一毛端處皆亦如是。乃至不於
一彈指頃,執著於我,起我、我所想。於一一毛
端處,盡未來劫修菩薩行;不著身,不著法,
不著念,不著願,不著三昧,不著觀察,不著寂
定,不著境界,不著教化調伏眾生,亦復不著
入於法界。何以故?菩薩作是念:『我應觀一切
法界如幻,諸佛如影,菩薩行如夢,佛說法如
響,一切世間如化,業報所持故;差別身如幻,
行力所起故;一切眾生如心,種種雜染故;一
切法如實際,不可變異故。』又作是念:『我當盡
虛空遍法界,於十方國土中行菩薩行,念念
明達,一切佛法正念現前,無所取著。』菩薩如
是觀身無我,見佛無礙,為化眾生,演說諸
法,令於佛法發生無量歡喜淨信,救護一
切,心無疲厭。無疲厭故,於一切世界,有
眾生未成熟、未調伏處,悉詣於彼,方便化
度。其中眾生種種音聲、種種諸業、種種取
著、種種施設、種種和合、種種流轉、種種所
作、種種境界、種種生、種種沒,以大誓願,安
住其中而教化之,不令其心有動有退,亦不
一念生染著想。何以故?得無所著、無所依
故,自利、利他,清淨滿足。是名菩薩摩訶薩
第七無著行。
請教 恩師 師姐
此段見解為何呢?
合十
0

|
1
妙雲淨玉 說道:
2018-04-20 11:05:42
菩薩行不同於菩薩戒
行乃於心念續行於身
戒律則用於中正自性
欲功德圓滿者當學習
0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