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雲淨玉回答專區 / 道德經83

紅蕃薯 說道:
2018-12-18 22:08:19
善行無轍迹 善言無瑕謞 善數不用籌策
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是謂襲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 雖智大迷是謂要玅
師尊 此段是什麼含義?合十
0 unlike | like 0
妙雲淨玉 說道:
2018-12-24 22:03:36
 留品無明度眾生 非留品無明誤自身
行道無由 依教奉行 渡己化他
清靜識中無有相  更無念佛誦經自迴向
0 unlike | like 0
傳澈 說道:
2018-12-26 10:51:11
「清靜識中無有相  更無念佛誦經自迴向」
這段話的精義為何?
有一個長者念佛很精進,受菩薩戒。每日念地藏經。前陣子卻昏倒在寮舍前的樹下。有些同修說他是否用錯方法,否則應該要「好死」。不會是這種危險的相。
他曾說過念地藏經是因為經文中所說的利益有「去處盡通」一項。所以他念佛念經都是為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做是一種執著嗎?這當然是有為法,但念佛人不都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該如何看待此事?
請教導,合十
0 unlike | like 0
傳澈 說道:
2018-12-26 10:53:46
補充一下,那位念佛長者被同修送醫後,現已康復無恙。他是80多歲的男子。
0 unlike | like 0
妙雲淨玉 說道:
2018-12-26 22:32:57
修行善道法萬千
根器差別悟各異
般若空運無上智
涅槃真如法無我
倘使借筏至彼岸
不捨舟筏怎上岸
佛心寂然無一物
唯有極樂成長住
念念有佛念念捨
如來識中留佛號
生法如何入涅槃
道可道  非常道
0 unlike | like 0
傳澈 說道:
2018-12-27 09:15:07
感恩回覆
0 unlike | like 0
傳澈 說道:
2018-12-27 09:47:43
由上個範例來看,一般人都會墮入有為法的窠臼。由有為入無為當如何做?
0 unlike | like 0
妙雲淨玉 說道:
2018-12-27 16:19:53
見山是山 見水是水   六根未攝知見。
見山不是山 見水不是水 轉識所致。
見山就是山 見水就是水 功用無己知智。
此即有為入無為 俗諦入聖諦不同之處
0 unlike | like 0
傳澈 說道:
2018-12-27 17:05:46
感恩回覆
0 unlike | like 0
傳澈 說道:
2018-12-28 08:10:10
無動功用智,就一般俗語來說就是「心誠自然」嗎?譬如念佛念到忘我⋯當下沒有想到極樂世界的事。只著重在方法上,不要老是只想目的。就好像開車去台中,只要剛開始看一下地圖,知道怎麼走,然後就專心開車⋯就會到台中了。不是不知道要去哪裡,可是開車時就專心開車,這樣才能不「動功用智」,一直想著目標就是雜思緒,落入妄想煩惱或舒服坑了⋯⋯這樣想對嗎?
要入無為法就是要去除「功用智」「有所得的心」。也就是無所得超然的心,才能不用大腦,不被識性劫塵所導引。才有解脫的希望。要放下很難放下的得失心。要敢於只問耕耘不問收穫,要有大氣魄和信心,置之死地而後生。是嗎?
請教導,合十
0 unlike | like 0
傳澈 說道:
2018-12-28 09:17:09
其實我的意思是,要修無為法的方式,可否用白話文的方式或一般我們日常的語彙或例子,讓大家能清楚明白,知道怎麼去做
感恩,合十。
0 unlike | like 0
妙雲淨玉 說道:
2018-12-29 09:37:50
然也 
上乘之法 用最基礎的心態來學習
悟無生法 利益己他義(意)無反顧 是也
0 unlike | like 0
傳澈 說道:
2018-12-30 15:33:11
感恩回覆
0 unlike | like 0
第一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最後頁
搜尋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