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雲淨玉回答專區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七2(若無作者,亦無作事,第一義中俱不可得)

傳舜 說道:
2019-01-19 08:59:47
於第一義諦不了故名:無明,所作業果是行,行依止初心是識,與識共生四取蘊為名色,名色增長為六處,根、境、識三事和合是觸,觸共生有受,於受染著是愛,愛增長是取,取所起有漏業為有,從業起蘊為生,蘊熟為老,蘊壞為死;死時離別,愚迷貪戀,心胸煩悶為愁,涕泗諮嗟為歎,在五根為苦,在意地為憂,憂苦轉多為惱。如是但有苦樹增長,無我、無我所,無作、無受者。』復作是念:『若有作者,則有作事;若無作者,亦無作事,第一義中俱不可得。』
請教   恩師 師姊
此段見解為何呢?
  合十
0 unlike | like 1
妙雲淨玉 說道:
2019-01-21 09:40:59
色性生處無明隨
識顯念象真非真
隨緣現行眾生象
行識隨後濁世間
憂悲苦惱壞五根
但見意苗能無能
六根收攝非易事
於第一義而不動
0 unlike | like 1
傳澈 說道:
2019-01-21 10:42:06
「無眾生可度」的意思是讓識象自生滅而不生心生法?這樣眾生就自度了嗎?
我們常說「互融」「雙泯」。這樣好像只有「雙泯」。沒有「互融」的部分?
四攝法中的「同事」,菩薩要去除「塵沙惑」的巧智似乎也要我們涉入其中,設身處地的為虛幻假有的世法,提出解決之道。
要怎麼修行才能做到入世而不沾染?要先修到自己的能力高強?還是不要管是否沾染,不計得失,就是去執行該做的事。
請教導,合十
0 unlike | like 1
妙雲淨玉 說道:
2019-01-22 09:54:32
然也
唯有出離 無度與不度
若真自渡 何以今此處
但見眾生 己念無是非
互融無涉 雙泯無取捨
己飢己溺 同事能互融
得失無記 隨緣演演戲
0 unlike | like 1
傳澈 說道:
2019-01-22 11:22:44
感恩回覆
0 unlike | like 1
傳澈 說道:
2019-01-24 15:18:43
一直覺得人與人之間應該真誠相待,凡夫的智慧與品格雖然不高,但是佛經有說過,人比天人強的部分是「長情」和「精進」。
知道要出離,但總覺得人生不能只是演演戲。應該要真心投入,真情對待。只要知道我們的付出可能得不到回報就可以。「演演戲」的部分我一直悟不透。
請教導,合十

0 unlike | like 1
妙雲淨玉 說道:
2019-02-03 07:21:55
真誠相待因無求
行念瀟灑無功用
但有庸俗不在意
無我有他演演戲
心行處滅忘情愫
無有尊貴無有執
剛強柔弱何定論
差別在意心意相
直下承擔與抗衡
歲月如梭緣生滅

0 unlike | like 1
傳澈 說道:
2019-02-03 19:37:54
感恩回覆
0 unlike | like 1
第一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最後頁
搜尋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