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義智三昧道, 六地修行心滿足,
即時成就方便慧, 菩薩以此入七地。
雖明三脫起慈悲, 雖等如來勤供佛,
雖觀於空集福德, 菩薩以此昇七地。
遠離三界而莊嚴, 滅除惑火而起焰,
知法無二勤作業, 了剎皆空樂嚴土,
解身不動具諸相, 達聲性離善開演,
入於一念事各別, 智者以此昇七地。
觀察此法得明了, 廣為群迷興利益,
入眾生界無有邊, 佛教化業亦無量。
國土諸法與劫數, 解欲心行悉能入,
說三乘法亦無限, 如是教化諸群生。
菩薩勤求最勝道, 動息不捨方便慧,
一一迴向佛菩提, 念念成就波羅蜜。
發心迴向是布施, 滅惑為戒不害忍,
求善無厭斯進策, 於道不動即修禪,
忍受無生名般若, 迴向方便希求願,
無能摧力善了智, 如是一切皆成滿。
初地攀緣功德滿, 二地離垢三諍息,
四地入道五順行, 第六無生智光照,
七住菩提功德滿, 種種大願皆具足,
以是能令八地中, 一切所作咸清淨。
此地難過智乃超, 譬如世界二中間,
亦如聖王無染著, 然未名為總超度。
若住第八智地中, 爾乃逾於心境界,
如梵觀世超人位, 如蓮處水無染著。
此地雖超諸惑眾, 不名有惑非無惑,
以無煩惱於中行, 而求佛智心未足。
世間所有眾技藝, 經書詞論普明了,
禪定三昧及神通, 如是修行悉成就。
菩薩修成七住道, 超過一切二乘行,
初地願故此由智, 譬如王子力具足。
成就甚深仍進道, 心心寂滅不取證;
譬如乘船入海中, 在水不為水所溺。
方便慧行功德具, 一切世間無能了,
供養多佛心益明, 如以妙寶莊嚴金。
此地菩薩智最明, 如日舒光竭愛水,
又作自在天中主, 化導群生修正智。
若以勇猛精勤力, 獲多三昧見多佛,
百千億數那由他, 願力自在復過是。
此是菩薩遠行地, 方便智慧清淨道,
一切世間天及人, 聲聞獨覺無能知。」
請教 恩師 師姐
此段見解為何呢?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