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曰:
「無量智力善觀察, 最上微妙世難知,
普入如來祕密處, 利益眾生入九地。
總持三昧皆自在, 獲大神通入眾剎,
力智無畏不共法, 願力悲心入九地。
住於此地持法藏, 了善不善及無記,
有漏無漏世出世, 思不思議悉善知。
若法決定不決定, 三乘所作悉觀察,
有為無為行差別, 如是而知入世間。
若欲知諸眾生心, 則能以智如實知,
種種速轉壞非壞, 無質無邊等眾相。
煩惱無邊恒共伴, 眠起一義續諸趣,
業性種種各差別, 因壞果集皆能了。
諸根種種下中上, 先後際等無量別,
解性樂欲亦復然, 八萬四千靡不知。
眾生惑見恒隨縛, 無始稠林未除翦,
與志共俱心並生, 常相羈繫不斷絕。
但唯妄想非實物, 不離於心無處所,
禪定境排仍退轉, 金剛道滅方畢竟。
六趣受生各差別, 業田愛潤無明覆,
識為種子名色芽, 三界無始恒相續。
惑業心習生諸趣, 若離於此不復生;
眾生悉在三聚中, 或溺於見或行道。
住於此地善觀察, 隨其心樂及根解,
悉以無礙妙辯才, 如其所應差別說。
處於法座如師子, 亦如牛王寶山王,
又如龍王布密雲, 霔甘露雨充大海。
善知法性及奧義, 隨順言辭能辯說,
總持百萬阿僧祇, 譬如大海受眾雨。
總持三昧皆清淨, 能於一念見多佛,
一一佛所皆聞法, 復以妙音而演暢。
若欲三千大千界, 教化一切諸群生,
如雲廣布無不及, 隨其根欲悉令喜。
毛端佛眾無有數, 眾生心樂亦無極,
悉應其心與法門, 一切法界皆如是。
菩薩勤加精進力, 復獲功德轉增勝,
聞持爾所諸法門, 如地能持一切種。
十方無量諸眾生, 咸來親近會中坐,
一念隨心各問難, 一音普對悉充足。
住於此地為法王, 隨機誨誘無厭倦,
日夜見佛未曾捨, 入深寂滅智解脫。
供養諸佛善益明, 如王頂上妙寶冠,
復使眾生煩惱滅, 譬如梵王光普照。
住此多作大梵王, 以三乘法化眾生,
所行善業普饒益, 乃至當成一切智。
一念所入諸三昧, 阿僧祇剎微塵數,
見佛說法亦復然, 願力所作復過此。
此是第九善慧地, 大智菩薩所行處,
甚深微妙難可見, 我為佛子已宣說。」
請教 恩師 師姊
此段見解為何呢?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