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雲淨玉回答專區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十六6(十種不共法)

傳舜 說道:
2020-07-21 09:18:11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不共法。何等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不由他教。自
然修行六波羅蜜。常樂大施。不生慳吝。恒持淨戒。無所毀犯。具足忍辱。心不動搖
。有大精進。未曾退轉。善入諸禪。永無散亂。巧修智慧。悉除惡見。是為第一不由
他教隨順波羅蜜道修六度不共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普能攝受一切眾生。所謂以財
及法。而行惠施。正念現前。和顏愛語。其心歡喜。示如實義。令得悟解諸佛菩提。
無有憎嫌。平等利益。是為第二不由他教順四攝道勤攝眾生不共法。佛子。菩薩摩訶
P. 527
薩。善巧迴向。所謂不求果報迴向。順佛菩提迴向。不著一切世間禪定三昧迴向。為
利益一切眾生迴向。為不斷如來智慧迴向。是為第三不由他教為諸眾生發起善根求佛
智慧不共法。佛子。菩薩摩訶薩。到善巧方便。究竟彼岸。心恒顧復一切眾生。不厭
世俗凡愚境界。不樂二乘出離之道。不著己樂。唯勤化度。善能入出禪定解脫。於諸
三昧。悉得自在。往來生死。如遊園觀。未曾暫起疲厭之心。或住魔宮。或為釋天。
梵王世主。一切生處。靡不於中。而現其身。或於外道眾中出家。而恒遠離一切邪見
。一切世間。文詞呪術。字印算數。乃至遊戲歌舞之法。悉皆示現。無不精巧。或時
示作端正婦人。智慧才能。世中第一。於諸世間出世間法。能問能說。問答斷疑。皆
得究竟。一切世間出世間事。亦悉通達。到於彼岸。一切眾生。恒來瞻仰。雖現聲聞
辟支佛威儀。而不失大乘心。雖念念中。示成正覺而不斷菩薩行。是為第四不由他教
方便善巧究竟彼岸不共法。佛子。菩薩摩訶薩。善知權實雙行道。智慧自在。到於究
竟。所謂住於涅槃。而示現生死。知無眾生。而勤行教化。究竟寂滅。而現起煩惱。
住一堅密智慧法身。而普現無量諸眾生身。常入深禪定。而示受欲樂。常遠離三界。
而不捨眾生。常樂法樂。而現有采女。歌詠嬉戲。雖以眾相好。莊嚴其身。而示受醜
陋貧賤之形。常積集眾善。無諸過惡。而現生地獄畜生餓鬼。雖已到於佛智彼岸。而
亦不捨菩薩智身。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無量智慧。聲聞獨覺。尚不能知。何況一切
童蒙眾生。是為第五不由他教權實雙行不共法。佛子。菩薩摩訶薩。身口意業。隨智
慧行。皆悉清淨。所謂具足大慈。永離殺心。乃至具足正解。無有邪見。是為第六不
由他教身口意業隨智慧行不共法。佛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大悲。不捨眾生。代一切
眾生。而受諸苦。所謂地獄苦。畜生苦。餓鬼苦。為利益故。不生勞倦。唯專度脫一
切眾生。未曾耽染五欲境界。常為精勤。滅除眾苦。是為第七不由他教常起大悲不共
法。佛子。菩薩摩訶薩。常為眾生之所樂見。梵王帝釋。四天王等。一切眾生。見無
厭足。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久遠世來。行業清淨。無有過失。是故眾生。見者無厭
。是為第八不由他教一切眾生皆悉樂見不共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於薩婆若。大誓
莊嚴。志樂堅固。雖處凡夫聲聞獨覺。險難之處。終不退失一切智心明淨妙寶。佛子
。如有寶珠。名淨莊嚴。置泥澇中。光色不改。能令濁水。悉皆澄淨。菩薩摩訶薩。
亦復如是。雖在凡愚雜濁等處。終不失壞求一切智清淨寶心。而能令彼諸惡眾生。遠
離妄見。煩惱穢濁。得求一切智清淨心寶。是為第九不由他教在眾難處不失一切智心
寶不共法。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自覺境界智。無師自悟。究竟自在。到於彼岸。
離垢法繒。以冠其首。而於善友。不捨親近。於諸如來。常樂尊重。是為第十不由他
教得最上法不離善知識不捨尊重佛不共法。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不共法。若
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廣大不共法。佛子。
請教   恩師 師姊
此段見解為何呢?
  合十
0 unlike | like 0
妙雲淨玉 說道:
2020-07-29 22:57:42
隨於兩足尊
成就菩提道
0 unlike | like 0
第一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最後頁
搜尋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