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是善男子,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名歡喜地。異性入同,同性亦滅。名離垢地。淨極明生。名發光地。明極覺滿。名燄慧地。一切同異所不能至。名難勝地。無為真如性淨明露。名現前地。盡真如際。名遠行地。一真如心。名不動地。發真如用。名善慧地。
阿難。是諸菩薩,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亦自此地名修習位。慈陰妙雲,覆涅槃海。名法雲地。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名為等覺。
十地菩薩位 菩薩行者於此見開法眼 轉凡成聖
- 歡喜地 (Pramuditâ-bhûmi)意中常無自困自擾 安居於自性法海.
- 離垢地 (Vimalâ-bhûmi)雜細惑經心能不納入意識田
- 發光地 (Prabhâkarî-bhûmi)自見業習能自轉化
- 焰慧地 (Arcishmati-bhûmi)能自生般若
- 極難勝地 (Sudurjayâ-bhûmi)識開理通者靈性入住此地.
- 現前地 (Abhimukhî-bhûmi)法理漸能自相融 六根緩緩能互通
- 遠行地 (Dûrangamâ-bhûmi)神識能優遊 心量無設限
- 不動地 (Acalâ-bhûmi)得金剛慧 不退轉心 進入順道位 得佛加被
- 善慧地 (Sâdhumati-bhûmi)辯才無礙智 真如能顯能
- 法雲地 (Dharmameghâ-bhûmi)能言善道 善知蒙勳
四加行即四善根 於大乘教中循序漸進 直至真空自妙有 菩提決空 乃堪稱真得道位
菩薩乃指持金剛心轉不退轉輪者之聖稱
無相 無作 無我 有眾生 能得解脫.
以上唯有眾生網經書楞嚴經下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