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雲淨玉回答專區 / 大佛頂首楞嚴卷九1(四禪)

傳舜 說道:
2022-01-11 20:44:21

阿難。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但能執身不行婬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如是一類,名梵輔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阿難。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阿難。其次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清淨,應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阿難。此三勝流,一切憂懸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

 

阿難。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如是一類,名少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如是一類,名無量淨天。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如是一類,名遍淨天。阿難。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

 

阿難。復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如是一類,名福生天。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未來際。如是一類,名福愛天。阿難。從是天中,有二歧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福德圓明,修證而住。如是一類,名廣果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不能發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如是一類,名無想天。阿難。此四勝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用純熟。名為四禪。



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卷第
九)
答:能空過,未能放下,借方便法屬短暫之清淨,此乃初禪。
空過,放下,大不相同;空過乃不提,放下即可不反覆。

43、一切憂懸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禪。
答:入二禪者,較初禪者,放下更快。
雖未全然放下,然苦惱憂慮較不常提。

44、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
為三禪。
答:常自輕安,偶起禪悅,困彼悅中,名為三禪。
心能安然不入意境,雖意中尚染濁,然心能不與之緣相,即言六根偶能收攝。

45、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
所得心功用純熟,名為四禪。
答:未淨之意,常無擾於心,能持定安享天人之福。
心不為意引,然而意中尚有累劫未淨之習氣,故不可言真不動;真不動者,六根
可任意出遊。

請教  恩師  師姐

一.二.三.四禪見解為何呢?

  合十

0 unlike | like 1
妙雲淨玉 說道:
2022-01-28 23:22:13
初禪 很容易
二禪 更容易
三禪 不容易
四禪 很隨易
融於萬象念生相而不在意
即【容 】心意識 所生相 任其【自然易動】
0 unlike | like 1
第一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最後頁
搜尋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