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分位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四有邊論。一者、是人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名為有邊。計相續心,名為無邊。二者、是人觀八萬劫,則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無聞見處,名為無邊。有眾生處,名為有邊。三者、是人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四者、是人窮行陰空。以其所見心路籌度一切眾生一身之中,計其咸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由此計度有邊無邊,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四外道,立有邊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知見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四種顛倒,不死矯亂,遍計虛論。一者、是人觀變化元。見遷流處,名之為變。見相續處,名之為恒。見所見處,名之為生。不見見處,名之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名之為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名之為減。各各生處,名之為有。互互亡處,名之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人,來問其義。答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彼前人遺失章句。二者、是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有人來問,唯答一字,但言其無。除無之餘,無所言說。三者、是人諦觀其心,各各有處,因有得證。有人來問,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餘,無所言說。四者、是人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有人來問,答言: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由此計度矯亂虛無,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五外道。四顛倒性,不死矯亂,遍計虛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無盡流生計度者,是人墜入死後有相發心顛倒。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或計畢竟煩惱,畢竟菩提,兩性並驅,各不相觸。由此計度死後有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六外道,立五陰中死後有相,心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先除滅色受想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死後無相,發心顛倒。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復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斷滅。由此計度死後無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七外道,立五陰中死後無相,心顛倒論。
有眾生網佛書答案
第四外道立有邊論;認空為識 百般論說但不解無記識中識陰乃累劫之習氣
其更言性有覺非空靈
第五外道四顛倒性,不死矯亂,遍計虛論;言亦生亦滅 不解無生無滅之真理為何
第六外道立五陰中死後有相,心顛倒論;無法空菩提性故見相生相 見法取法
自成邪師 自困魔道.
第七外道立五陰中死後無相,心顛倒論;此乃刻意之修行 行陰識陰尚含於意念中
此乃落入無記空而不自知覺
請教 恩師 師姊
此段見解為何呢?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