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雲淨玉回答專區 / 達摩破相論2  

傳舜 說道:
2023-11-08 09:51:56
 十地經云:『眾生身中有金剛佛性,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只為五陰重雲所覆,如缾內燈光,不能顯現。』
  
   又涅槃經云:『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無明覆故,不得解脫。』佛性者,即覺性也。但自覺覺他,覺知明了,則名解脫。故知一切諸善,以覺為根;因其覺根;遂能顯現諸功德樹。涅槃之果德,因此而成。如是觀心,可名為了。
  
   問曰: 「上說真如坲性,一切功德,因覺為根,未審無明之心,以何為根?」
  
   答曰: 「無明之心,雖有八萬四千煩惱情欲,及恆河沙眾惡,皆因三毒以為根本。其三毒者,貪嗔癡是也。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諸惡。猶如大樹,根雖是一,所生枝葉其數無邊。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諸惡業百千萬億,倍過於前,不可為喻。如是三毒心,於本體中,應現六根,亦名六賊,即六識也。由此六識,出入諸根,貪著萬境,能成惡業,障真如體,故名六賊。一切眾生,由此三毒六賊,惑亂身心,沉沒生死,輪迴六趣,受諸苦惱;猶如江河,因小泉源,洎流不絕,乃能瀰漫,波濤萬里。若復有人斷其本源,即眾流皆息。求解脫者,能轉三毒為三聚淨戒,轉六賊為六波羅蜜,自然永離一切諸苦。」
  
   問曰: 「六趣三界廣大無邊,若唯觀心,何由免無窮之苦?」
  
   答曰: 「三界業報,唯心所生;本若無心,於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貪為欲界,嗔為色界,癡為無色界,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業輕重,受報不同,分歸六處,故名六趣。」
  
   問曰:「云何輕重分之為六?」
  
   答曰:「眾生不了正因,迷心修善,未免三界,生三輕趣。云何三輕趣?所謂迷修十善,妄求快樂,未免貪界,生於天趣。迷持五戒,妄起愛憎,未免嗔界,生於人趣。迷執有為,信邪求福,未免癡界,生阿修羅趣。如是三類,名三輕趣。云何三重?所謂縱三毒心,唯造惡業,墮三重趣。若貪業重者,墮惡鬼趣;瞋業重者,墮地獄趣;癡業重者,墮畜生趣。如是三重,通前三輕,遂成六趣。故知一切苦業由自心生,但能攝心,離諸邪惡,三界六趣輪迴之苦,自然消滅離苦,即得解脫。」
  
 
請教  世尊  師姊
以覺為師 依教奉行
1.知一切苦業由自心生,但能攝心,離諸邪惡,三界六趣輪迴之苦,自然消滅離苦,即得解脫。」此段見解為何呢?
   合十
 
0 unlike | like 0
妙雲淨玉 說道:
2024-01-17 09:39:14
破自性相
運空相體
坐壁上觀
根塵自不互染
0 unlike | like 0
第一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最後頁
搜尋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