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菩薩摩訶薩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菩提及薩埵俱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色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色不可得故;受、想、行、識但有假名施設言說,受、想、行、識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眼處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眼處不可得故;耳、鼻、舌、身、意處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耳、鼻、舌、身、意處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色處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色處不可得故;聲、香、味、觸、法處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聲、香、味、觸、法處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眼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眼界不可得故;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色界乃至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耳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耳界不可得故;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假名施設言說,聲界乃至耳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若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如實觀察鼻界但有假名施設言說,鼻界不可得故;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但有假名施設言說,香界乃至鼻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故。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乘於大乘。
請教 恩師 師姊
此段見解為何呢?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