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憍陳如婆羅門聞是說已,歡喜踊躍,歎未曾有,告諸大眾, 作如是言:
「汝等人天一切大眾,如是當知,皆一心聽,我今更欲 依世諦法讚彼勝妙辯才天女。」
即說頌曰: 「敬禮天女那羅延, 於世界中得自在; 我今讚歎彼尊者, 皆如往昔仙人說。
吉祥成就心安隱, 聰明慙愧有名聞; 為母能生於世間, 勇猛常行大精進。 於軍陣處戰恒勝,
長養調伏心慈忍; 現為閻羅之長姊, 常著青色野蠶衣。 好醜容儀皆具有, 眼目能令見者怖;
無量勝行超世間, 歸信之人咸攝受。 或在山巖深險處, 或居坎窟及河邊; 或在大樹諸叢林,
天女多依此中住。 假使山林野人輩, 亦常供養於天女; 以孔雀羽作幡旗, 於一切時常護世。
師子虎狼恒圍遶, 牛羊雞等亦相依; 振大鈴鐸出音聲, 頻陀山眾皆聞響。 或執三戟頭圓髻,
左右恒持日月旗; 黑月九日十一日, 於此時中當供養。 或現婆蘇大天女, 見有鬪戰心常愍;
觀察一切有情中, 天女最勝無過者。 權現牧牛歡喜女, 與天戰時常得勝; 能久安住於世間,
亦為和忍及暴惡。 大婆羅門四明法, 幻化呪等悉皆通; 於天仙中得自在, 能為種子及大地。
諸天女等集會時, 如大海潮必來應; 於諸龍神藥叉眾, 咸為上首能調伏。 於諸女中最梵行,
出言猶如世間主; 於王住處如蓮華, 若在河津喻橋栰。 面貌猶如盛滿月, 具足多聞作依處;
辯才勝出若高峯, 念者皆與為洲渚。 阿蘇羅等諸天眾, 咸共稱讚其功德; 乃至千眼帝釋主,
以殷重心而觀察。 眾生若有悕求事, 悉能令彼速得成; 亦令聰辯具聞持, 於大地中為第一。
於此十方世界中, 如大燈明常普照; 乃至神鬼諸禽獸, 咸皆遂彼所求心。 於諸女中若山峯,
同昔仙人久住世; 如少女天常離欲, 實語猶如大世主。 普見世間差別類, 乃至欲界諸天宮;
唯有天女獨稱尊, 不見有情能勝者。 若於戰陣恐怖處, 或見墮在火坑中; 河津險難賊盜時,
悉能令彼除怖畏。 或被王法所枷縛, 或為怨讎行殺害; 若能專注心不移, 決定解脫諸憂苦。
於善惡人皆擁護, 慈悲愍念常現前; 是故我以至誠心, 稽首歸依大天女。」
爾時,婆羅門復以呪讚天女曰: 「敬禮敬禮世間尊, 於諸母中最為勝; 三種世間咸供養, 面貌容儀人樂觀。 種種妙德以嚴身, 目如脩廣青蓮葉; 福智光明名稱滿, 譬如無價末尼珠。 我今讚歎最勝者, 悉能成辦所求心; 真實功德妙吉祥, 譬如蓮花極清淨。 身色端嚴皆樂見, 眾相希有不思議; 能放無垢智光明, 於諸念中為最勝。 猶如師子獸中上, 常以八臂自莊嚴; 各持弓箭刀矟斧, 長杵鐵輪并羂索。 端正樂見如滿月, 言詞無滯出和音; 若有眾生心願求, 善事隨念令圓滿。 帝釋諸天咸供養, 皆共稱讚可歸依; 眾德能生不思議, 一切時中起恭敬。
「莎訶(此上呪頌是呪亦是讚,若持呪時必先誦之) 「若欲祈請辯才天, 依此呪讚言詞句;
晨朝清淨至誠誦, 於所求事悉隨心。」
爾時,佛告婆羅門:「善哉!善哉!汝能如是利益眾生,施與安 樂,讚彼天女,請求加護,獲福無邊。」請教 恩師 師姐
此段見解為何呢?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