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法師品】
爾時世尊因藥王菩薩,告八萬大士:藥王!汝見是大眾中無量諸天、龍王、夜叉 、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人與非人;及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類,咸於佛前,聞 妙法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者,我皆與授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 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復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 經,乃至一偈。於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 、繒蓋、幢幡、衣服、伎樂,乃至合掌恭敬。藥王!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 萬億佛,於諸佛所,成就大願,愍眾生故,生此人間。藥王!若有人問:何等眾 生於未來世當得作佛?應示是諸人等,於未來世必得作佛。何以故?若善男子、 善女人,於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華香、 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間 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當知此人是大菩薩,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哀愍眾生,願生此間,廣演分別妙法華經,何況盡能受持,種種供養者。藥 王!當知是人,自捨清淨業報,於我滅度後,愍眾生故,生於惡世,廣演此經。 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 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藥王!若有惡人,以不 善心,於一劫中,現於佛前,常毀罵佛,其罪尚輕。若人以一惡言,毀訾在家、 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藥王!其有讀誦法華經者,當知是人,以佛莊嚴 而自莊嚴,則為如來肩所荷擔。其所至方應隨向禮,一心合掌、恭敬供養、尊重 讚歎,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肴饌、作諸伎樂, 人中上供而供養之,應持天寶而以散之,天上寶聚應以奉獻。所以者何?是人歡 喜說法,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 說偈言:
若欲住佛道 成就自然智 常當勤供養
受持法華者 其有欲疾得 一切種智慧
當受持是經 并供養持者 若有能受持
妙法華經者 當知佛所使 愍念諸眾生
諸有能受持 妙法華經者 捨於清淨土
愍眾故生此 當知如是人 自在所欲生
能於此惡世 廣說無上法 應以天華香
及天寶衣服 天上妙寶聚 供養說法者
吾滅後惡世 能持是經者 當合掌禮敬
如供養世尊 上饌眾甘美 及種種衣服
供養是佛子 冀得須臾聞 若能於後世
受持是經者 我遣在人中 行於如來事
若於一劫中 常懷不善心 作色而罵佛
獲無量重罪 其有讀誦持 是法華經者
須臾加惡言 其罪復過彼 有人求佛道
而於一劫中 合掌在我前 以無數偈讚
由是讚佛故 得無量功德 歎美持經者
其福復過彼 於八十億劫 以最妙色聲
及與香味觸 供養持經者 如是供養已
若得須臾聞 則應自欣慶 我今獲大利
藥王今告汝 我所說諸經 而於此經中
法華最第一
爾時佛復告藥王菩薩摩訶薩:我所說經典,無量千萬億。已說、今說、當說,而 於其中,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藥王!此經是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 與人,諸佛世尊之所守護,從昔已來未曾顯說。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嫉 ,況滅度後。藥王!當知如來滅後,其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者, 如來則為以衣覆之,又為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 根力。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則為如來手摩其頭。藥王!在在處處,若說、若讀 、若誦、若書,若經卷所住處,皆應起七寶塔,極令高廣嚴飾,不須復安舍利。 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來全身。此塔應以一切華香、瓔珞、繒蓋幢幡、伎樂歌頌 、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若有人得見此塔,禮拜供養,當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藥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若不能得見聞讀誦、書持供 養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若有得聞是經典者,乃能善行菩薩之道 。其有眾生求佛道者,若見、若聞是法華經,聞已信、解、受、持者,當知是人 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藥王!譬如有人,渴乏須水,於彼高原穿鑿求之,猶 見乾土,知水尚遠,施功不已,轉見濕土,遂漸至泥,其心決定,知水必近。菩 薩亦復如是,若未聞未解,未能修習是法華經,當知是人,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尚遠。若得聞、解、思惟、修習,必知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 一切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屬此經,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是法華經 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薩,而為開示。藥王!若有菩薩聞是 法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為新發意菩薩。若聲聞人聞是經,驚疑、怖畏,當 知是為增上慢者。藥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欲為四眾說是法華經 者,云何應說?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爾乃應為 四眾廣說斯經。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 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後以不懈怠心,為諸菩薩及四眾廣說是法 華經。藥王!我於餘國,遣化人為其集聽法眾,亦遣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 優婆夷,聽其說法。是諸化人,聞法信受,隨順不逆。若說法者在空閒處,我時 廣遣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等,聽其說法。我雖在異國,時時令說法者得 見我身。若於此經忘失句讀,我還為說令得具足。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 言:
欲捨諸懈怠 應當聽此經 是經難得聞
信受者亦難 如人渴須水 穿鑿於高原
猶見乾燥土 知去水尚遠 漸見濕土泥
決定知近水 藥王汝當知 如是諸人等
不聞法華經 去佛智甚遠 若聞是深經
決了聲聞法 是諸經之王 聞已諦思惟
當知此人等 近於佛智慧 若人說此經
應入如來室 著於如來衣 而坐如來座
處眾無所畏 廣為分別說 大慈悲為室
柔和忍辱衣 諸法空為座 處此為說法
若說此經時 有人惡口罵 加刀杖瓦石
念佛故應忍 我千萬億土 現淨堅固身
於無量億劫 為眾生說法 若我滅度後
能說此經者 我遣化四眾 比丘比丘尼
及清淨士女 供養於法師 引導諸眾生
集之令聽法 若人欲加惡 刀杖及瓦石
則遣變化人 為之作衛護 若說法之人
獨在空閒處 寂寞無人聲 讀誦此經典
我爾時為現 清淨光明身 若忘失章句
為說令通利 若人具是德 或為四眾說
空處讀誦經 皆得見我身 若人在空閒
我遣天龍王 夜叉鬼神等 為作聽法眾
是人樂說法 分別無罣礙 諸佛護念故
能令大眾喜 若親近法師 速得菩薩道
隨順是師學 得見恒沙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藥王菩薩(三稱)
【無形枷鎖因果篇】
【因果篇】
對因尺量
標準何藏
閻羅王爺
自斷真章
因緣三世訂 條理皆分明
世事莫強求 半點不由人
前生種種承諾 後生你來跟我
做牛做馬因果 心願未了白頭
泡水鬼死相醜 越思量無法活
色身死魂依舊 三更半夜魂遊
寅吃卯糧為何因 前生慳吝不足人
此生受報怨前生 莫使來生怨此生
親兄弟明算帳 嘴角乾淨性不淨
糊塗帳目債難償 淪陷陰間無寧日
帳目條條悉清楚 那日陰壽福用盡
投胎依舊兄弟親 奉獻犧牲無怨聲
此生不修枉為人 前生苦學白修行
執寂修空佛心中 鬱鬱而終想不通
夜半呻吟似鬼魂 淨土極樂擦身過
修至自性空中遊 此生念力自然有
心有不甘意強求 陰魂不散在街頭
執癡相伴恨心頭 枉死城門添憂愁
怨氣難消別離愁 棄我離我不愛我
情愛無依匆匆過 他日相逢死對頭
小道親密有原因 心中盤算嘴裡親
此種性格不容易 切勿與之傷和氣
畫符寫咒暗裡來 心歪行為難正派
地獄罪重自清楚 遊魂甚多算命師
心寬體胖為何因 前生修福濟貧民
智慧相伴性格清 知情解義人上人
頑固之徒性剛硬 順從並非少知性
你非我是義不足 多數祿缺福薄人
尖酸刻薄狂心性 真狂不狂真要命
野獸心性來生報 狼心狠勁滅人性
施藥救命治痛病 逍遙自在福不輕
若欲離開三惡道 定然佛法常繚繞
德行德行德於行 可悲修到自家身
起心動念皆是罪 虛假人生走一回
自欺欺人本不該 心生異樣是自害
一心一德明白身 自助能空悟修行
透視人性一幕幕 悲從中來良徒知
今生不解前世過 鏡照良知自清楚
惡父母親罪不輕 女兒淪落賣自身
街頭巷尾行乞人 禮義不足廉恥輕
心多感傷病一場 家屬憂慮急且慌
魂魄離體更加難 因緣期滿誰不傷
哀哀啼啼哭斷腸 黃泉道上誰幫忙
回首人生一幕幕 靈魂離身真辛苦
滅己良知害他幸福
惡道輪豬狗不如
攔河捕畜牢獄罪刑
悟性若開道理分明
人身難得借假修真
靈性提昇罪性不生
膨脹自性為何因 死無對證啞口人
一氣難吞千年在 信口開河禍之胎
奈何人生一回住 無功無德難離癡
畜牲多數癡情種 貪慾若生添憂愁
禍因若種惡果結 因果絲毫不虛假
欲離惡鬼畜牲道 旁門走道莫侵入
仁者憫眾生 義者眾中僧
愛者愛自身 勇者靈提昇
智者修道人
不義擾人 不仁擾心
不愛貪愛 不德貪德
不勇愚忠
放重利借貸 禍殃及子孫
靈體怕且驚 鬼差先動身
造善造惡心自知 生老病死誰能無
泯滅良知地府遊 自見穢垢難回頭
地獄餓鬼畜牲道 起因貪瞋癡難除
貪心不足仁義無 餓鬼習性三惡途
瞋恨心毀功德林 無功無德難為人
畜牲邪淫廉恥無 情懷仁倫常不足
慎終追遠德之本 不孝子孫祭祖墳
自顧不暇兒媳孫 降祥添福增家產
越思越想越感傷 在世作惡惜自身
淚流滿面合飯吞 不幸惡道難超生
愚夫愚婦共業作 互矇良知利當頭
善惡到頭似無報 不信因果樂逍遙
大限臨頭病魔繞 魂體驚慌夢裡逃
行屍走肉苦萬般 未入地獄罪先受
自殺因無意識 因果還魂還相
莫道人道無情 有因有果依循
如影隨形業因 萬般無奈心牽
若知因果可解 避禍無形修真
真假難辨人性無知 隨手可得不知惜福
為人即該盡己之能 歸心似箭家有慈父
萬眾一心是好君王 安居樂業心無恐慌
賭博歪風人心起盜 投機取巧宵小行為
共業起因心無正道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上樑若正下樑何歪 勸君即刻中正愛民
德澤留芳世代子孫
結黨營利納賄賂 假公濟私共業作
不仁之財絕子孫 不忠不義難超生
善知識多接觸 人間難能一回住
此生不修待何生 富貴貧賤智愚賢
皆因靈性自決定 畜牲愚癡身語意
為人情操定前途 成佛貪瞋癡盡除
挑撥是非曰兩舌 離間情感德有缺
惡口粗語詞婬穢 惹禍起因恨伴隨
是非顛倒妄言者 義氣全無福不足
奉承討喜巧詞語 綺語之人品最低
慳貪之人真不少 錙銖必較心自擾
瞋心若起怒難消 地獄門前自檢討
愚癡起因不知道 正邪難辨是非倒
善惡不解孽緣結 地獄受罪少不了
貪生怕死人皆是 畜牲靈性亦相同
慈悲為懷無分別 放生菩薩福壽高
貪慾若起盜心生 萬物之靈鼠輩心
禮義廉恥全不懂 邪淫定然成畜牲
樂取於人以為善 當仁不讓悲心藏
菩薩道上多助緣 極樂佛國同登道
為富不仁刻薄性 來生受報貧賤身
缺吃少穿住街頭 偷斤減兩乃原由
引道濟水度眾生 德延子孫賢者情
來生果報非凡人 極樂行者福自生
智者之德得無德 無得無失即是得
愚庸之取得虛德 得而後失無所得
迷迷糊糊一過客 渾渾噩噩德行差
奈何橋頭魂落魄 福報享盡再淪落
無法活心憂愁 自殺罪重受折磨
地獄受苦苦萬般 來生受報運多磨
萬鍾俸祿為何因 布施供奉三寶佛
富貴人間難長久 行功立德把心修
今生聰敏有原因 前生施捨添油燈
今生愚昧為何因 前生不開方便門
圍捕生靈殘殺害 不得善終恨意在
驚慌而終感受同 現世報應確存在
地獄受罪苦無邊 莫輕小惡造業因
知命解命安於命 掩耳盜鈴騙何人
身無殺盜淫 意離貪瞋癡
心誠柔軟語 綺語妄言除
兩舌惡口無 布施仁義足
修十善道者 輪迴惡道無
布施功德道 無我樂逍遙
無求無得失 亡功福難全
無羞恥無德 無惻隱非人
難成全缺義 懼地獄罪行
人人自保不解人道
君子犯禮小人犯律
古之聖賢知情解義
當今人間可悲可泣
盜心四起猶如地獄
奉勸眾生滅己罪性
靈丹妙藥自性中找
藥治瞑眩瘚疾可療
長舌眼凸吊死鬼 該斷之氣斷又回
意識離體恨伴隨 夜半哭泣魂魄飛
無財鬼貧無福德 少財鬼飢餓不足
多財鬼飲食溫足 虛怯多畏名為鬼
達官顯貴福壽高 積善之家德澤深
升官發財為何因 有因有果自然道
心不執著性自高 此生受報前世因
無刑無無幾人 富貴修行最高明
口中腐臭惡道鬼 其苦無量福不足
道德陰德與公德 德行有缺難積福
鐵圍黑邃無日夜 無間地獄名阿鼻
地獄之中無喜樂 如是監獄數無限
自噉自食餓死鬼 缺衣少糧街頭住
失鬼迷失無方向 持落食遺待祭祀
含冤莫白枉死鬼 迷迷糊糊何處歸
行動無拘自由鬼 逍遙自在陰間回
投生靈體身有歸
無間地獄五逆罪 弒父弒母殺羅漢
毀謗佛破和合僧 墮此地獄難超生
刀割咽喉恐懼心 神識未去刀穿身
倒賬務管他死活 此生受困任折磨
吸人氣提己之靈 陰氣難捱陽氣依
跟前跟後遊蕩鬼 執意強求苦追隨
王侯將相為何因 情操高尚無私心
積福積德愛眾生 此生才能福天增
心正溫良功德立 來生受報富貴顯
福報可留慧可增 福慧雙修成天人
良善有缺專損人 來生受報無貴人
心存良善福自添 逼人貴氣貴自身
榮華富貴眼前花 人壽甚短福難全
折福損足濟貧困 來生富貴勝此生
騙財福折盡 騙色傷殘身
折德損福者 娼妓過一生
異行奇能者 是非顛倒生
亂世禍胎種 難有善終人
苦幽冥阻隔 離體魂無依
夜半冉冉來 無處訴情懷
故弄玄虛 欺世盜名
善惡靈驗 地獄受刑
泯滅良知念佛經 口誦心違費精神
修行修行他不行 菩薩焉有顧自身
口罵髒話不經心 人前人後不留情
今受報口齒不清 言語傷人罪不輕
貪名貪利罪尚輕 持佛名譽豐私情
地獄門前僧侶多 真實不假乃實情
眼盲心不盲 盡能守本份
來生受果報 智足福自生
眼明心盲者 善惡悉不分
不善不義者 地獄鬼畜牲
種福德澤遺子孫 奈何人性缺聰明
福報用盡德不存 享福享樂過一生
無功無德善其身 現世報應正流行
兒孫後輩平凡人 懷才不遇度來生
口無容心如蛇蠍 無心無意性猖狂
有眼無珠心不良 心無容納口易張
性格放縱人必傷 此生大義大仁缺
若引禍端因果給 投胎鳥鴨雞伴隨
何以自身不同他 怨天恨地嘆父母
不孝堂上欺他人 無間地獄恨無生
折己之福損己足 布施菩薩養德行
前世今生良善因 來生福祿雙俱人
離間人倫喪天良 道德情操盡散失
獸心人面仁義缺 無間地獄離輪
惡鬼道中淪陷魂 起因在世公僕身
律己是忠盡己仁 公飽私囊泯良能
禍患無門人自找 奈何凡心不識道
善惡到頭終有報 分毫不差地獄條
嬌妻妾美前世因 廣結善緣修道人
今生若能不虛耗 善用人身修更高
無父無母有原由 不敬賢老心不修
此刻放開莫憂愁 性不造罪是福由
養子不教父之過 寵他愛他不管他
造作非常誰罪過 報於自身無法救
放生壽添長命客 壽短起因弒殺生
相同靈魂不同身 分別盡散愛眾生
忘恩負義婢女身 過去不修自利人
後悔即刻改自性 莫再造罪不提昇
淫穢起因貪慾高 污穢心中不良道
睊睊胥讒義不足 害人害己誤前途
相貌莊嚴凡人求 此生相貌有理由
前世好善廟裡修 佛前供花心無求
眼明施油點佛燈 瞎眼指路不分明
富貴貧賤各緣性 因果起因習性生
今生病魔常纏身 前世有缺仁愛人
酒肉害人害自身 善惡報應本公正
種因受果無怨聲 此生戒殺多放生
若生般若福田種 靈性提昇天人身
供奉三寶粧佛身 靈性超凡非凡人
持戒六度般若行 布施種福修法身
今生貴人身旁繞 前生造橋德行高
福慧雙修凡人少 福可保留慧可求
福德功德不同因 皆因起心動念頭
有求福德終享盡 無求才能功自由
三綱五倫道義盡 度化眾生極樂居
地獄門前無逗留 菩薩護身魂提昇
萬物之靈曰為人 欺弱仗勢乏仁道
惡緣若結恨難消 為人不仁入惡道
缺口吹滅佛前燈 聾啞惡口罵雙親
缺腳攔路打劫人 做牛做馬債不清
地獄受苦罪業在 投胎輪迴最傷神
缺點改之除執心 來生受報罪減輕
唆夫罵公婆 嬌刁不孝媳
地獄罪受刑 孽子伴來生
為人子孝為先 忤逆罪最傷心
亂倫淫逸畜牲 阿鼻地獄呻吟
放高利借貸營生 吸血行為如禽獸
喪天良逼人絕路 入大阿鼻地獄罪
狂言狂語褻聖明 不信正道無鬼神
欺世盜名立邪教 無間地獄難超生
靈魂不滅是真理 淨土極樂樂無比
佛之經文解其道 離苦得樂樂逍遙
粉身碎骨為何因 奪人所愛壞家庭
寡廉鮮恥心不正 重覆輪道畜牲
春風秋雨去又歸 人生難能走一回
歸途焉能去不返 虛假人身往外觀
真假怎會難辨判 靈魂超脫謂之歸
真歸假鬼莫再回 因緣果報業力隨
歲月蹉跎朝夕醉 戀戀紅塵不識美
空幻真相難辨別 夕陽朝陽同一體
道理同根自然裡 人生有二順逆境
順境逆境知借境 自覺覺他明白心
心中無求苦難留 眾生皆具佛心性
奈何人性貪瞋癡 平凡心境當寶物
真假難判糊塗賬 禍延子孫最感傷
功德福報非真實 靈性提昇識真物
自然無求福自留 德遺子孫能自救
世間人品皆一般 平凡庸愚莫自滿
萬物之靈識情感 自私自利最無明
自身難料禍不侵 厚道心念仁義兼
無我有他是大愛 明心見性佛性顯
知識慧力是本具 癡狂愚庸傲自迷
自困自擾自蒙蔽 人生苦短莫自欺
修身養性信己能 莫要遲疑壽難增
【今世因緣前世定?】
緣分分別多種。
宿緣,即是正緣。夫妻情緣曰宿緣。
正緣,未必是宿緣。宿緣乃前定。
良緣,同舟共濟,情義相投所結之緣謂之上等良緣。
偏緣,瞋恨所結之緣。
增上緣,相互成就、成全之上等姻緣。
障道因緣,障礙前途之人、事、物,皆可稱障道因緣。
隨緣,自然所結之緣。
助緣,即是善知識。 緣分前定屬實,然而懂因緣法則了解其中原由,而無絲毫怨言。
七情六慾人常情,自然流露之反應即是因緣關連所導致。
任何緣分皆得良善心念才能善果。宿緣是前定,善緣是後結,惡緣從此不生是智 慧。
【真有三魂七魄?】
一般三魂同一體,七魄同一身,然而若無修之靈,不識方位定然成鬼魂而四處遊 蕩。通常亡者意識到自己離開陽間,已經死之多日,若再執於凡間種種,定然出 現於昔日不捨之處,神速,鬼亦是。
有修之靈,魄氣護靈,稱之魂魄,無修或枉死者,則通常魂飛魄散,居無定所, 茫然遊魂,情無所依,可憐非常。魄乃聚氣而得,此氣乃神識〈意識〉之中所有 業力習染盡除,氣淨而成的。意識〈神識〉即是靈體,修行何以稱謂靈修因於此 。陽間、陰間皆同一靈體,人之靈體借肉身為用,陰間靈體借屍體為用。離開陽 間往陰間之期間,靈體稱之為中陰身。中陰者即神識〈意識〉俗所謂靈魂言中陰 七日一死生,七七四十九日必投生〈多數投生陰間〉中陰之死亡乃即彼〈亡者〉 無明心中所現之生滅相,中陰受生疾則一彈指頃即向三途、六道中去,遲則或七 七並過七七日等,中陰晝可夜可與人相接,即使已生善惡道中亦能於相識親故之 前。
死亡以後尚未受生於六道中名為中陰,在陰間受生稱之鬼〈與凡間人相通乃心能 通,然而必定鬼魂到陽間才能表白〉。
其附人說苦樂事者皆其神識〈意識〉作用,投生必由神識與父母經血和合, 是受胎,即神識住於胎中〈除非出離六道輪〉。
故無論神仙、凡人、畜牲,皆僅存乎一靈體。三魂即三身,於墳塚中可稱應身, 投生陰間之身乃報身,能五陰通之牌位稱謂法身。
七魄乃指意識部份,人與人間提所知識,死後指散亂神識〈意識〉之意,並非真 有七處魂魄。
【何以修十善道呢?】
十善者,布施、放生、知恥、解義、儉樸、廉潔、口德、道德、自律、定慧。
腐朽的繩索駕馭馬車擔驚受怕,不良的品德行為戒慎恐懼。
自我逞能者,遇事無 法達觀。
自標榜真實性格往往不同一般,兩舌、綺語、妄言者,口德有缺,知恥 而後能不取辱,不自矜才可取信於人。
一草一木天地所有,不與而取謂之偷盜,廉潔心念行為品德自正。
萬物皆有靈性、覺知,戒殺生、放生,甚至不食眾生肉培養慈悲心。
瞋恚即是怒恨。
不識正邪,心無主張,愚癡性情。
氣度狹窄,刻薄待人,自利且不易滿足,即是性情慳貪。
是非只為多開口,奉承巧飾之語謂之綺語。
粗暴婬穢之語謂之惡口。
顛倒黑白,知無說有,謂之妄言。
挑撥離間言詞謂之兩舌。
君子貴言,口舌收斂乃修行善道基本。
自律是對自己持戒。
不受外物拘束,不殺生、不偷盜、不
邪淫、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無慳貪、無瞋恚、無愚癡,全賴定慧 之功。
平和之心性,柔軟真誠之言語,乃口德。
識大體乃義,解義者氣魄自生。
修十善道能令自身離惡道輪得天人身。
【何以執理修佛反成空?】
修行近三年,有一事一直不解,何以周遭的修道法者如此辛苦,修得佛不像佛, 人不像人呢?
大自在心即是禪,以禪心容於自然是正定。
然也良徒。凡夫修行,在家出家,無論是否德高望重,不管年少,若修得佛心稱 之佛,若修得聖心稱聖人,若修得賢位稱賢者,若依舊凡人心念亦僅能投胎當人 。修行善道靈提昇是真得道,心性提昇是真入道,口頭禪吾稱其為貧道。
凡夫修行執於自認之一門深入,不解八萬四千法門皆空法門,一門深入乃要眾生 入不二之門《佛門》並無分何法修成,般若智非局限智障者可得,一智慧受障之 徒焉能成就自己至成佛境界。執理修佛,藏真痕,反成法執,即凡夫所識之職業病 。
佛居心中心先空,執法修佛反成空。
【修道修佛有何不同?】
本無二分別。若俗凡人等僅修方寸,菩薩道定無法圓融,視其靈性提昇於何境界 自然投生於欲界、色界、無色界……。
修佛即是修道人,修道未必能成佛。
【荷澤神會《證道歌》】
君不見, 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陰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
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 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無罪福,無損益,寂滅性中莫問覓。 比來塵境未曾磨,今日分明須剖析。
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 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隨飲啄。 諸行無常一切空,即是如來大圓覺。
決定說,表真僧,有人不肯任情徵。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裡親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
淨五眼,得五力,唯證乃知難可測。
鏡裡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爭拈得。
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 調古神清風自高,貌脺骨剛人不顧。 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 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
無價珍,用無盡,利物應機終不吝。 三身四智體中圓,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決一切了,中下多聞多不信。 但自懷中解垢衣,誰能向外誇精進。
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 我聞恰似飲甘露,銷融頓入不思議。
觀惡言,是功德,此則成吾善知識。 不因訕謗起冤親,何表無生慈忍力。
宗亦通,說亦通,定慧圓明不滯空。 非但我今獨達了,河沙諸佛體皆同。
師子吼,無畏說,百獸聞之皆腦裂。 香象奔波失卻威,天龍寂聽生欣悅。
遊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參禪。 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干。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
我師得見然燈佛,多劫曾為忍辱仙。
幾迴生,幾迴死,生死悠悠無定止。 自從頓悟了無生,於諸榮辱何憂喜。
入深山,住蘭若,岑崟幽邃長松下。 悠游靜坐野僧家,闃寂安居實瀟灑。
覺即了,不施功,一切有為法不同。 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 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爭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 但得本,莫愁末,如淨琉璃含寶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
江月照,松風吹,永夜清宵何所為。 佛性戒珠心地印,霧露雲霞體上衣。 降龍缽,解虎錫,兩鈷金環鳴歷歷。 不是標形虛事持,如來寶杖親蹤跡。
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
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
心鏡明,鑑無礙,廓然瑩徹周沙界。 萬象森羅影現中,一顆圓光非內外。
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蕩招殃禍。 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 捨妄心,取真理,取捨之心成巧偽。 學人不了用修行,深成認賊將為子。
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 是以禪門了卻心,頓入無生知見力。
大丈夫,秉慧劍,般若鋒兮金剛燄。 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卻天魔膽。
震法雷,擊法鼓,布慈雲兮灑甘露。 龍象蹴蹋潤無邊,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肥膩更無雜,純出醍醐我常納。
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含一切法。 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
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
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業。
彈指圓成八萬門,剎那滅卻三祇劫。 一切數句非數句,與吾靈覺何交涉。
不可毀,不可讚,體若虛空勿涯岸。
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即知君不可見。
取不得,捨不得,不可得中祇麼得。 默時說,說時默,大施門開無壅塞。
有人問我解何宗,報道摩訶般若力。
或是或非人不識,逆行順行天莫測。 吾早曾經多劫修,不是等閑相誑惑。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 第一迦葉首傳燈,二十八代西天記。 法東流,入此土,菩提達摩為初祖。 六代傳衣天下聞,後人得道何窮數。
真不立,妄不空,有無俱遣不空空。 二十空門元不著,一性如來體自同。
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 痕垢盡除光始現,心法雙亡性即真。
嗟末法,惡時世,眾生福薄難調制。 去聖遠兮邪見深,魔強法弱多怨害。
聞說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
作在心,殃在身,不須怨訴更尤人。
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
栴檀林,無雜樹,鬱密森沈師子住。 境靜林閑獨自遊,走獸飛禽皆遠去。
師子兒,眾隨後,三歲便能大哮吼。 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虛開口。
圓頓教,勿人情,有疑不決直須爭。 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斷常坑。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釐失千里。 是則龍女頓成佛,非則善星生陷墜。
吾早年來積學問,亦曾討疏尋經論。 分別名相不知修,入海算沙徒自困。
卻被如來苦呵責,數他珍寶有何益。
從來蹭蹬覺虛行,多年枉作風塵客。
種性邪,錯知解,不達如來圓頓制。
二乘精進勿道心,外道聰明無智慧。 亦愚癡,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實解。 執指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虛捏怪。
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
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償宿債。
饑逢王膳不能餐,病遇醫王爭得瘥。
在欲行禪知見力,火中生蓮終不壞。 勇施犯重悟無生,早時成佛於今在。
師子吼,無畏說,深嗟懵懂頑皮靼。 祇知犯重障菩提,不見如來開祕訣。
有二比丘犯淫殺,波離螢光增罪結。 維摩大士頓除疑,猶如赫日銷霜雪。
不思議,解脫力,妙用恆沙也無極。 四事供養敢辭勞,萬兩黃金亦銷得。 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億。
法中王,最高勝,河沙如來同共證。 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應。
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 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 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
日可冷,月可熱,眾魔不能壞真說。 象駕崢嶸謾進途,誰見螳螂能拒轍。 大象不遊於兔徑,大悟不拘於小節。 莫將管見謗蒼蒼,未了吾今為君訣。
《知可增見聞 解可了生死》